出诗入画沙石峪

出诗入画沙石峪

钱横眉

这天,市政协打来电话,告知主席有事找我,要求加一下微信。加完主席微信,获知是新店子镇想要搞一个小册子,主席举荐了我。我又联系了新店子的彭副书记,她说小册子正在设计中,设计完成之后再联系我。通过了解,这个小册子是沙石峪的宣传册。沙石峪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隔着门缝吹喇叭——早已名声在外了,还需要宣传么?

大力宣传自己,把特色推介出去;把人吸引过来,繁荣地方市场,把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绍华书记下车伊始,提出“法治遵化,礼仪遵化,大美遵化,崛起遵化”的口号,这个应该属于“大美遵化”的范畴,应该为“崛起遵化”起到助推作用。所以这件事要高度重视,要殚精竭虑,长远思量,精心谋划,考虑周全,设计精细,务求实效。

一 沙石峪的印象

沙石峪在遵化县城东南二十公里处,隶属新店子镇。因为距离近,葡萄又非常好吃,有的时候单纯为了采摘,有的时候是政治学习或红色教育,去过沙石峪十几次的样子。从县城向南出发,快到新店子村的时候有一个向东的路口,标识牌上醒目地写着“沙石峪”;折而向东,上个小山坡,在大老峪庄头北转,转弯处也有指路标识;转而向北,进入两山夹一沟的地形,路不宽,但毕竟是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很平整。如果是夏秋季节,路边会有村民的小摊,摆着一些本地特产的水果、干果类的,应季时葡萄居多。一般我们不会停车,因为熟门熟地,是要到葡萄园里享受采摘乐趣的。

一般的行程,是沿着村中主路把车先开到村委南边的沙石峪纪念馆,那里有一个停车场。停车场很小,二十左右辆小车就停满了。下车后先瞻仰周恩来总理的汉白玉雕像,有导游或者村干部陪同的话,会给游客介绍,因为周总理曾经两次亲自到沙石峪视察,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敬意,在2008年八一建军节的时候修建而成。雕像设计高为四米二九,象征着总理首次来访的1966年4月29日。

接着就走向北面的纪念馆,通过讲解可以知道外面造型从正面看是一个“山”字,象征沙石峪人民开山添涧;后面看是一个“土”字,象征取土造田。还会让游客看一眼李运昌司令员题写的“沙石峪”石刻。据村民介绍,从前这三个字要从前往后看,就是水少石头多,石头山上长谷子;现在就得从后往前看了,谷子堆成山,石少变水田。

纪念馆也不大,建筑面积近九百平米,分上下两层,依次设计为主题序厅。进门是一个大厅,所谓大也不过三百多平,除去展台、雕塑的区域,进去三四十人也就满满当当了。正西方向是一面国旗,就是周总理第一次视察沙石峪那天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面,后来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了沙石峪人民。北墙的是一副人物浮雕,是清华美院雕塑系艺术研究所王洪亮设计,主要人物是周总理、张贵顺和一系列在沙石峪移山造田的过程中的骨干力量,是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浮雕的右侧是《当代愚公换新天》的主题曲。南面墙上是当时《人民日报》记者东升同志《看愚公怎样移山》的整篇报道。西墙部分为周恩来、李先念、陈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沙石峪精神的极高赞誉。如果参观的人多,这些东西都可以走马观花,因为图片和原文在网络上都可以查到。

接下来移步二楼,参观四个展厅,分别为第一部分:立下愚公志,深山展宏图;第二部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第三部分:热情的关怀,殷切的希望;第四部分: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中间有实物展厅,采用照片与实景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当年开山造田的场景,以及当年使用过的钢钎、铁锤、铁锨实物工具。整个过程下来,即使是非常细致地参观,也绝对不超过一个小时。

从纪念馆出来,漫步向北走去,再往前可以向东拐进村里看一下老书记张贵顺的故居。故居我去过,是一个坐北朝南的旧式茅草房。房子不大,估计是大两间或是小三间。院门只有一个,我去的时候是锁着的,只能在石头墙外想象着张贵顺把积极分子召集到家里开会,大家炕上地上,门里门外,或坐或蹲,热烈讨论,奋袖出臂,慷慨激昂。只是不能想象如果有几十个人,究竟怎么进怎么出。

拐回原路再向北,二三百米的路边是中阿友谊树。两株翠柏,据说是周总理和谢虎同时间栽下的。当时是高矮粗细都一样的两棵树苗,但现在却长成了一大一小;周恩来总理亲手栽种的那棵又高又粗,非常的繁茂,村里人都说是因为我们国家繁荣昌盛。在中阿友谊树下,可以聆听关于周总理先后两次视察沙石峪、亲切关怀鼓舞沙石峪人民的感人历史瞬间,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崇高风范。

友谊树紧靠着的大口井。井壁很高,但是有垛口,可以伸长脖子看一看老井。井底非常粗糙,井壁由就地取材的石头砌成,记载着张贵顺们的智慧与苦辛。井水很清澈,但因为是敞口井,有的会飘着一些树叶。老一辈人每天会用绳子拴着水桶扔到井里,左右晃荡几下,便能打上来一桶入口甘甜的深井水,供一家人吃用。这晃桶可是个技术活,现在我们只能是想一想,没那个水平,更缺少那个胆量。

当然还可以到“万国田”看一看,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慕名而来,他们捧来本国的“友谊土”汇成了“万国田”。万国田不是万亩田,我对亩没有具体的概念,不过心里猜测,应该不足一亩的面积吧。

“愚公洞”在村子的东北方向,步行也就十多分钟。洞口不大,可以容纳一辆车通过。因为是人工开凿,洞顶和洞璧还保持着原始状态,非常潮湿,雨季时还会不时往下滴水。外地人一般不敢轻易通过,因为不知会通向哪里,更不知道路况如何,只能选择原路返回。

站在半山腰,也可以再往山顶上爬一爬,没有多远。回首望去,四面群山环绕,一个小山村蜷缩在谷底,静静地像个熟睡的婴儿。沉浸其中,尽享童年的美好。

最后一个节目就是采摘葡萄。除去村里,葡萄采摘园主要分布在东山和北山,以东山居多。现在半山腰的环村公路已经开通就不必原路返回了。开车到熟悉的葡萄园,停车进去采摘。所谓熟悉,就是一回生二回熟。由于地域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山坡都适宜栽种葡萄,虽然每家每户都有葡萄园,但形成规模的采摘园也就十几二十几家吧,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拎着笼子、拿着采摘工具,随着主人进入园子,玲珑剔透的葡萄挂满架,选中意的随便剪。虽然是一年的心血,是要用来养家糊口的,但沙石峪人民非常的淳朴,自家产的东西,只要不糟蹋,可以随意品尝。最后他们会把你的采摘成果再进行加工装箱,装车送客。如果你的需要量大,他们会派出人力帮助采摘足够的用量,不过可以放心,他们一定会保质保量。

正常的采摘一般要花费一两个小时,也在一般人的体力范围之内。所以从到达沙石峪开始参观,到满载而归,半天左右时间,最长也能当天回家。

有自然有人文,有看的有吃的,山不高路不远,半天左右时间,沙石峪是短程旅游的绝佳选择。

二 沙石峪的尴尬

历史上的沙石峪通过战天斗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拥有了享誉国内外的辉煌。现在的沙石峪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遵化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先进单位、文明村标兵。

但现在沙石峪却遭遇发展的瓶颈。首先地域局限。能开发的土地已经都开发了,能种植葡萄的山地也因为集约化经营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第二产业单一。沙石峪葡萄虽然闻名遐迩,加上网络营销可以经销到全国各地,但产量有限,季节性又强,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缺少了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第三年轻劳力的流失。葡萄园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很难再次分化,更不能再次分包;村中缺少其它产业,几乎没有工作岗位;虽然有一些游客,但过于零散,很难把农家院经济搞起来。再加上年轻人更喜欢商业发达、教育医疗条件优越的城市,所以年轻人外流严重,而这种外流造成沙石峪人力资源短缺,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沙石峪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非常不容易;现在想突破瓶颈、做大做强更不容易。

    有人会说可以招揽游客,发展旅游业啊。沙石峪确实已经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个招牌没有问题。不过说句实话,游客不来,肯定发展不起来;但是真的来了,不说几十万人、几万人,沙石峪又能够容纳几千人呢?能够承担多少人的吃喝拉撒的需要呢?当然又凭啥吸引多少人不辞劳苦,千里万里慕名而来?难道就凭一个纪念馆,几颗树,几个老故事,还有那点儿葡萄吗?

沙石峪的发展真的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进入了一个死局?

三 沙石峪的破局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破局的通道,变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升华和突变,变是在不变基础上的求变,变是借鉴的本土化。

沙石峪的特点是小。全村现有人口不足900人;可耕地60公顷,其中人造田30余公顷;山场267公顷,其中有葡萄园33公顷,地理限定这些条件不能改变。

既然地理限定的“小”不可变,那么可以在精致上做文章,完全可以做到“小而精”。今年暑假,我造访了成都的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的场所。杜甫草堂总面积近20公顷,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因为空间限制,景区采取限流措施,日接待量控制在1200人。去到那里,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化的传承和杜甫诗歌的魅力,同时还能享受到愉悦的旅游体验。印象最深的是在盆景园内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其次是位于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再次是服务区,也就是草堂寺,在那里有几间茶室,可以在喧闹中享受片刻的安宁;也是在那里我购买了两件纪念品:一捆售价138元的三十六计竹简,一把39元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折扇。

实际上小和大是相对的,相对于“杜甫草堂”而言,沙石峪方圆要大很多,客流容量也要大得多。招揽游客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怎么让人慕名而来;二是怎么让人来有所获;三是怎么让人去而复来。沙石峪名声在外,京秦高速又设了沙石峪出口,第一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那么我们就考虑第二个来有所获问题。和杜甫草堂相比,沙石峪的历史厚度远远不够,有限的历史又为第一个问题所用,那我们只有创造历史,也就是十年之后的历史,百年之后的历史,其实就是现在。我市文联下辖七个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影视家协会。沙石峪完全可以成为所有协会的创作基地,为他们创作沙石峪题材的作品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并为他们的作品提供展示和售卖的平台。每年以这些协会为依托进行关于沙石峪的全国范围的大赛,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绘画、摄影、舞蹈、歌曲、小视频、影视作品创作,并且召开隆重的现场颁奖典礼。奖品可以是沙石峪荣誉村民的证书,各家协会的奖状,几箱沙石峪葡萄,一幅遵化艺术家的作品,一本沙石峪的小册子,一顿沙石峪农家饭餐券,一块沙石峪刻石,一张清东陵的门票……凡是全国各地的各协会会员,只要能在沙石峪留下作品,就享受名誉村民称号,享受免费农家餐,名字刻入名誉村民碑。可以想象,不用多少年,沙石峪的文化底蕴就会丰厚起来,人文景观一定会成为另一大看点。解决第三个去而复来的问题更简单了,就是参与。让外面的人参与到沙石峪的建设中来,开路,开渠,凿洞,栽树,凡是计划中的、能够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种种工程,都可以拿来。把工具备好,把安全工作做好,完成设定的工作量后,可以挂牌,可以留名。沙石峪的葡萄、果树,甚至一草一木都可以购买一年或几年的产量,为之挂牌留名。把人留下来是必须解决吃喝拉撒问题,来的人员不固定,集中解决起来有难度,那就分散解决。只要吃出特色,吃出农家味道,游客花几十元、几百元是不会吝惜的。可以学习过去入村驻点的方法,由村委会统一安排,游客入户排饭。有能力的家庭准备好地道的柴火塌锅小米饭,配上土芹菜、山倭瓜、柴鸡蛋、土猪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就是非常丰盛的农家饭。吃饱喝足客人高兴了,农家也增加了收入。总之,杜甫草堂能有的,我们一样都可以有;它没有的,我们可以创造性地拥有,比如泰山的石刻,诗上庄的碑林,唐山宴的美食和表演……在万年之后,千年的差距又算得了什么呢!

地理上的小可以变成地域上的大。沙石峪可以是遵化的名片,沙石峪也可以就是遵化,我们把沙石峪村变成沙石峪区,区域范围就是遵化范围。那样的话,沙石峪就拥有了所有遵化的景点和资源,沙石峪区就拥有了鹫峰山、黄花山,上关湖、金凤湖,清东陵、欢乐谷,就拥有了车道峪的樱桃、党峪的柿子、相古庄的杏、娘娘庄的梨……当然这是遵化市委市政府下的棋,就不是我们升斗小民操心得了的。

四 小册子的设计

设计理念:一粒粟中藏世界,小册子里要有大乾坤。

设计形式:封皮上“京东沙石峪,当代活愚公”烫金的十个大字错落排开,气势非凡。下面是京津唐秦承到沙石峪的导游地图。角落处设计一个缩微的二维码,扫码就可以获取放大的路线图,选择好路线就可以直接导航。

折叠的册子直接打开是沙石峪完整的景区图,每个景点都有标志性的图片和点睛的文字,配以二维码有声解说。

封底:祝贺您成为英雄的沙石峪人。下面配以能够成为沙石峪荣誉村民的所有活动。最后二维码展示沙石峪纪录片。

设计目的:做成一个自带解说的沙石峪景观旅游图。不用提前备课,不用聘请导游,不用租用设备,完美的沙石峪旅游攻略。

相信如诗似画的沙石峪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诞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讷言敏行的头像-七步楼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