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立元教授的《滦河诗群论稿》获第十二届省文艺评论奖特等奖。多年来杨立元教授致力于滦河作家评论,先后写出了10部论著,《滦河诗群论稿》是其中的一部。《滦河诗群论稿》是一部集滦河诗群集大成的专论,也是中国第一部以江河命名的诗学著作。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对江河流域的作家群进行全面评述的创作论。这部论著站在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上扫描活跃在当代滦河流域的优秀诗人,既有对滦河流域辽阔空间内不同地域不同诗人的共时性呈现,也有对这一区域内每位诗人创作发展脉络的历时性追溯;作者以为每一位个体诗人立传的方式,因人立传,集传成史,完成了一部宏阔而具体的滦河流域诗歌史,填补了为滦河流域现当代诗人集束性写史著传的历史空白。
滦河诗歌是滦河这块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因为滦河流域的地貌、水文、生物、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民族构成、文化积淀等人文地理环境丰富多样,也使得滦河诗歌丰富多彩。滦河素有“头摆口外汲清泉,尾荡渤海洗盐滩”之称,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才使得滦河诗歌成为一个多层面、复合体的文化合成,呈现出一种豪放刚健、优美柔和相融合的色彩斑斓的美学色彩。滦河诗人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共性气质、生活经验的群体。这个诗群体以题材多样、形式新颖、阵容强大载誉历史,而享誉全国,甚至名播海外。尤其是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滦河诗人在创作上实现了整体的突围和超越,审美个性普遍觉醒,主体精神迅速确立,艺术视界大大拓宽,显示出了强劲的创作态势。在刚健自强、开拓进取这个滦河文化核心精神的统摄下形成了雄浑豪放、明丽质朴的创作风格和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既有燕赵慷慨悲凉之遗风,又有昂扬刚劲之新质,也使得滦河诗歌成为一个既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又透射着人类美好灵性的地域文学形态。
《滦河诗群论稿》以“诗歌地理学”为理论观照,运用诗歌地理批评的方法,同时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观点,即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对滦河诗群47诗人进行了评论。所谓的“历史观点”也就是以唯物史观作指针,在对诗人诗作进行审美评判时做到符合历史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作品的本来面目,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在它所产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去考察和剖析。在这部书中涉及到了滦河老中青三代诗人,时间跨度长,社会变化大,如果不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就很难对滦河群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所以在这部书中,既要对每一个诗人作出公正的评判和鲜明的个性分析,还要把诗人放置在历史的坐标上和当代宏阔的语境中进行准确定位,对这些诗人做到“知人论世”,“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论。所谓的“美学观点”就是注重诗人自身的审美个性和创作风格,重视诗歌产生的文化语境和美学氛围,注意作品自身建构的规律性和独特性,不是一味地从社会学的角度和阶级性的观点做硬性的靠挂和归类,或是脱离原创文本用新潮理论而随意地移植和对接,而是要精当地评论这些诗人的审美个性和创作风格,作品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格调。在评论中还要注重这些诗人创作思维的多重性,审美视域的开阔性,审美体验的细腻性、创作意绪的繁复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之真正做到史学与美学的结合,理性与感情的契合。正是这样,使得该书在诗学和社会学的双重动因中对应了当代诗学整体的精神走向、美学特质以及思想载力,具有美学的有效性和社会学的重要性。
《滦河诗群论稿》第一次提出“滦河诗群”这个概念,对诗歌地理进行了的积极建构。滦河诗群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现象,研究滦河诗群对于总结滦河文化的成就,发展和繁荣滦河文学、促进滦河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乃至推进中国诗学的研究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文学需要积淀,文化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学艺术历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聚合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研究以往的文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文学,为发展以后的文学提供重要参照。所以,《滦河诗群论稿》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滦河诗人成就的集大成者,而且会成为以后研究滦河诗人和续写滦河文学史一份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参考、可资借鉴的资料。正如著名诗人、诗评家霍俊明的评价:“《滦河诗群论稿》从整体意义上印证了滦河诗歌以及河北诗歌的历史风貌和时代变迁,带有历史档案的重要价值,具有诗学、历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综合文化价值,对推动河北诗歌文化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滦河诗群论稿》既从历时性的发展中归纳出了诗人的共性规律,也从共时性的现实形态中总结了每个诗人的个性特点。它通过纵向和横向、历时与共时、群体与个人、时代与地域之间的深刻阐释、细密解读,全景式地、多向度地绘制出了滦河诗歌从滦河源头到流入海洋所形成的清晰版图,生动地勾画出了滦河诗群从“元上都诗歌”、山庄诗歌”山乡诗歌”、诗上庄诗派”、“燕山诗派”、“山海诗派”到“城市诗歌”的诗学谱系,对不同地域诗群的生成和发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专论中,既有对郭小川、李瑛、张学梦、刘章、何理、旭宇、峭岩、戴砚田、韩作荣、李小雨等这样享誉全国、青史留名的诗人的精当评论,也对大解、刘向东、徐国强、韩文戈、东篱、刘福君、北野、王琦、李木马、霍俊明等在中国诗坛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诗人的翔实论述。所以在这部诗论中,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有诗人个体的专论;既有独到精辟的解读,又有鲜活生动的事例;既有发人深省的哲思,又有耐人寻味的情趣魅力,它独创地、原创地将滦河诗群放置到了中国诗群和中国诗歌史的范畴。正如著名诗人张学梦所说:“在这部论稿中,杨立元的诗学思维不是一维的,而是多向度的;不是刚性的,而是有弹性的,柔软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不是闭合的,而是开放的;不是成体系的,而是碎片化的。这因为这种诗学意识,立元也给自已赢得了极大的诗歌评论的自由,使得他与群内众多不同诗人的不同旋律发生共鸣成为可能。”
《滦河诗群论稿》是当代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评论滦河诗群的专著。作者以文学的灵动和史学的严谨,将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审美性与可读性相统一,为滦河诗人作传,也为滦河诗歌写史。如著名诗人张学梦所说:“作者集大成、开先河,为滦河流域的诗人竖起了一座共同的丰碑。这需要新锐的学术胆识,公正客观的科学态度,宽广的美学视野,丰沛的创作激情,巨大的心理能量,对每位作家都充满的善意和美意。”《滦河诗群论稿》不仅是一部批评专著,也是一部文学批评史,它将会成为一部文学“史记”而留存,将会成为现在和以后人们研究滦河诗群和诗学现象时不可不看的重要参考。
《滦河诗群论稿》既展示了当代滦河诗歌创作队伍的强大,创作力量的雄厚,创作方法的多样,也全面提升了滦河诗群的知名度、影响度和美誉度,有力地宏扬了滦河文化,对繁荣和发展滦河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以后滦河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对于研究河北乃至中国当代文学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容量、诗学力量和哲学质量的好书,为滦河流域诗人竖起了一座共同的丰碑。
作者简介:刘长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山文学院副院长。
载《唐山劳动日报》2023年10月26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