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明】一个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意识的批评家

杨立元教授是河北乃至全国文坛上有较大影响的评论家。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以来,他致力于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取得了显著成果。著名学者王子平教授这样评价他:“在历史使命面前,立元是一位敢于承担的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立元是一位勇于探索的拓荒者;在学术信仰上,立元是一位有个性的坚韧跋涉者。”“立元是一位具有学术个性的学者,有着明确而强烈使命感;是一位敢于担当、有着强烈责任意识的文学理论家;正是他的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意识,熔铸成他那颗不停躁动着的灵魂。”

杨立元教授在学术道路上是一个开拓者、创新者,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求是》《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小说评论》《红旗文稿》《河北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5部。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的《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刊物全文转载。先后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华北区文艺评论奖、孙犁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精神文明精神“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河北省文艺贡献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40多个奖项,在全国范围内,他做到了“四个第一:

一是提出了河北“三驾马车”的称谓,先后写出了评论河北文学“三驾马车”的第一篇文章《贴近生活 反映人生——谈河北“三驾马车”》,出版了评论“三驾马车”的专著《“三驾马车”论》《河北“三驾马车”论》,并对“三驾马车”的创作进行了深入持久地研究。如今“三驾马车”成为著名的文学群体,被写入当代文学史。他作为“三驾马车”的提出者和研究者也蜚声文坛。著名诗评家苗雨时教授曾这样讲“三驾马车”出现的情况:“三驾马车”是当时杨立元先生对这三位作家小说创作的集体称谓。这一称谓,准确、概括,而意义深远。那是在1986年8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河北三作家何申、谈歌、关仁山小说作品讨论会”的当天,《文艺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他的《贴近现实 反映人生——谈河北的“三驾马车”》的评论。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篇全面评论“三驾马车”的文章。正是由于这篇评论的发表,才使得各家媒体采用了“三驾马车”的称谓,使得“三驾马车”不胫而走,因此也将三作家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创作整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尔后,杨立元对“三驾马车”的作品进行了长期持久的、深入透彻的研究和评论,表现出了一个批评家敏锐独到的批评目光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毋庸讳言,作为评论家的杨立元先生,对于“三驾马车”的出现和进步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是对以张平、刘醒龙、周梅森、陆天明、张宏森以及河北“三驾马车”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思潮(或曰“现实主义冲击波”)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新现实主义小说论》(这部书先后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和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现实主义冲击波”论》和《世纪之交语境中的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3部专著,对其进行了系统归结。著名文学评论家、编辑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称《新现实主义小说论》“是在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一定文学现象作出学术性的总结,留下文献性的档案”。“这部书,犹如史卷,历久弥新,会成为现在和今后人们回眸文学历程时不可不看的重要参考。”评论家张连营教授说:“《新现实主义小说论》,以创造性学术姿态和更为宏阔的批评视野,解读了世纪之交现实主义小说的最新景观,其深邃的理论探索和精辟独到的见解,使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得以深化与延展,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后续书写提供了可贵的参照。”

三是为滦河作家作论、为滦河文学写史,建构了“滦河作家评论体系”,相继出版《滦河作家论》《滦河诗群论稿》《唐山作家论》《燕山作家论》《老呔作家论》《承德作家论》《开滦作家论》《曹妃甸作家论》《丰润作家论》《丰南作家论》等关于滦河作家研究的10部论著,填补了为地域作家作论、为地域文学写史的空白。时任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长杨洁在“杨立元教授滦河、燕山作家作品系列评论研讨会”上这样讲:“杨立元教授是唐山杰出作家中的一员,他不仅建构了一个滦河、燕山地域文学研究的体系,将滦河、燕山作家地域文学群体推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图谱,也促进和推动了我市和冀东北文学创作,为后世研究这些作家群体和地域文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料,对杨教授的成果乃至创作经验进行归结,对推动我市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意义。”著名诗评家、《诗刊》副主编霍俊明博士说:“‘滦河作家系列评论’是壮阔恢弘和厚重深邃之作,是至性至情、亦诗亦史之作,是多年淬炼、厚积薄发之作,是面向时代命题的求真意志之作。”“是从诗学和史学、美学和社会学、个人和时代、作家和地方知识的综合视野下凸显了一个批评家的眼界、襟怀以及完备的批评能力、发现能力和思想能力。”

四是出版了研究“创作动机”的国内外第一部专著《创作动机论》,后又写出《创作动机新论》,对创作动机进行了新的理论建构,把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写成一本书。著名诗人张学梦对此这样评价“这既是一部文艺心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文艺心理学的开先河之作。填补文艺创作理论的一个空白。著者的理论创新既反映在宏观立论上,也反映在微观认证上。而且著者建构的创作动机论体系是开放性的,在著者所总结的法则之外,为进一步的讨论预留预设了广泛空间。这是一部沉甸甸的饱和思想和智慧的专著。”

除此,他还先对唐山抗震精神、李大钊精神、唐山大地震文学等进行深入解读和评论,在《红旗文稿》《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北日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这些文章曾5次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的还被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理论研究成果文集。《河北日报》曾两次用两个专版发表他研究唐山大地震文学的文章。

正是杨立元教授的眼界、胸襟和胆识使得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国内著名理论家和评论家的好评,如王子平教授所说:“立元的坚韧不仅表现在厚重的学术成果上,更由他所践行的学术信仰、追求及风格所造就的学术个性所体现。他从不人云亦云,而是特立独行;他从不急功近利,而是几十年专注于一个论题;他从不玩文学,而是用生命来写作。一个学者,在文学评论理论和文学创作之路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前行,写就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留给唐山,留给文坛,也留给后世。其价值也许不仅仅在当下,而是在这之后,在于历史的留存。”这可以说是对杨立元教授学术生命和学术成果的正确评价。

作者简介:刘长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山文学院副院长。

载《唐山劳动日报》2023年2月27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