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明】评论家笔下的文学长歌——杨立元文学馆印象

丰南胥各庄也叫河头。一条人工运煤河长达70余里,接续着从唐山到胥各庄的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这条铁路就叫唐胥铁路,唐山的优质煤由此煤河码头装船通过蓟运河直达天津的港口。再经二次装船,运往全国各地及东、西方国家。

河头旧地,如今有文化大街。大街中段的热闹处,有一个文化场所叫“七步楼”,或即“七步楼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杨立元文学馆便在这“七步楼”上。

盛夏酷暑,我两次来此,体验到闹中取静的感受,也让我静下心来拜读文学馆藏品。

“七步楼”是一处临街的四层楼,二三楼是文学馆。这个楼三层有峭岩文学馆,二层有关仁山文学艺术工作室、杨立元文学馆、丰南文学馆和天胡画院。二层是T字形摆布:一条长长的走廊,挂满了旭宇、郭秋良、张同吾、张峻、峭岩、韩作荣、何申、关仁山、霍俊明等国家级文化名人给杨立元先生的题词。走廊尽头是一个大展室,凹字形摆布展柜,柜内是杨立元老师40多年的著作,80%的作品是文学评论和理论,我披览这汗牛充栋的著作,有发现,更有心得。

创作始末四十年,恰是改革开放的年代

论定作家的经历和作品文学成就,是须时空定位的。如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不同的文学体裁,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间概念上称谓。那么杨立元老师应归结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文学评论家,他论之所及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通俗文学乃至后来新写实、现实主义冲击波等各种文学潮流。虽然这些流派不能完全与我们的地域对应,但也可见他笔下评论作品随时代嬗变,千姿百态,流派纷呈。显然,他成了一个快速前进的时代记录者,也成为一个新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发声者。而当这种发声是针对一个个作者、一篇篇作品时,他就成了站立潮头,把握时代的文学评论家。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40余年的改革历程,这是一个有太多变化,奔腾向前的时代,杨立元先生成为这样一个时代歌者,何其有幸!

空间定位更富特色与个性

杨立元老师写了《滦河作家论》《滦河诗群论稿》《燕山作家论》《老呔作家论》《唐山作家论》《承德作家论》《开滦作家论》《丰润作家论》《丰南作家论》《曹妃甸作家论》,400多万字,将著作以江河山脉地域命名,将滦河作家集合成群,为滦河文学写史、为滦河作家作传,使之滦河作家作品得以流传,滦河文脉得以传承。这不由地使我想起了我们冀东文化人的传统。如民国廿七年的《滦县志》概述“滦故乃文学之邦,士大夫重然诺,尚义气,文字朴茂,经术湛深。”是以地域而论文化;史梦兰先生的《永平诗存》诗作取材永平府范围;在现代,我市老作家长正诗句有云:“风谣涛涛滦河水,雪赋巍巍景忠山”,也是巧用了地名说明一方水土上的文脉。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也是文化归类的基本办法。那么,杨立元老师的论域空间,涉及唐山市、秦皇岛市、承德市、保定市诸多作家作品,怎么以地域称谓?我们细心考量会发现,这些城市正是“京畿重地”。“京畿”一词,有较特殊的文化概念和历史概念,内涵上有丰富的底蕴。这似乎也是久远的传统认识了。比如《诗经》中对十五“国风”《周南》《召南》单列为第一卷。强调了周公、召公的中心区域文化,而且,当人们问怎样读《诗经》时,南宋大学者朱熹说:“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对“京畿文化”的重视,不言而喻。

杨立元老师的著作能有这样的空间视角,也便是这一文学馆的特色。“京畿文学”有对作家的拉升力,浅白地说,首先由杨立元老师推出的著名的河北“三驾马车”而享誉全国。几十年来,由承德何申、保定谈歌和唐山关仁山这生活在北京周边三个城市的作家组合成为一个河北由“荷花淀派”之后的著名的文学群体,成为现在河北文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并被写入文学史。这当然可以脱离唐山乃至河北,以“京畿文学”称谓。这能既与中华文化广泛地融合,又带着个性与特色,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林。

他“收割”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创作成果

当我走到展室中间,看到一整柜的《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时,心里一阵意外与欣喜。这是我的母校,我在学报上也登过文章。我是1981年从唐山师专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曾得遇两位名师帮助。一位是金逸人老师。1981年我写了一篇谈李清照词境的文章。投稿前,交给金老师改正。没想到,他读后在两张方格纸的背面洋洋洒洒地批阅有千字的意见,详示修改的办法。我如示修改,投稿出去,竟被本校学报和另一个大学月刊《中学语文教学之友》先后刊载。这是恢复唐山师专恢复以来在读学生中所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那个时候刊物少,老师们想法一篇学术论文也很不容易,更不用说一个青年学子了。这份学报连同金老师的意见,迄今我还珍藏在身边。

另一位便是杨立元老师。他原本是高我一届而留校任教的学长,因第一节就给我们上课,也便成了我真正的青年老师了,他感动我的是在我毕业之后。毕业后我回到县里,他去了复旦大学研读文艺理论研究生课程。但忽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了五大本文艺评论著作:有余秋雨著《文化苦旅》;王元化著《艺术创造工程》;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林兴宅《文艺批评方法论》;王向峰《艺术的审美特性》。此后随着学期递进,便不时有新书寄来,应该是他每有新课,便替我代购一本,却从来不要钱,附信嘱我好好学习便是。那时候,我们是40多块的月工资,不用说,在大都市的上海,他也是节衣缩食才能做到。哎呀,今天我在这儿突然看到了那时的校刊与著作,真是感慨良多啊。其实,杨立元老师能给300多名作家作品作论写序,靠的也是当年这批理论储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团队能超过那批理论家的方阵。杨立元老师读透了原著,有了丰厚的理论储备,并以之解析作家,著述所以,发扬人文,他“收割”了一个大时代的创作成果,他触及到40余年来三代人的创作气息与脉搏,也歌颂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唐山文学史之重要文献和索引

40余年来,杨立元老师的作品几乎上遍国家级顶尖刊物,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军日报》《求是》《红旗文稿》《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小说评论》《作品与争鸣》《博览群书》《河北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的《美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卡》等刊物全文转载或摘录。除研究滦河作家的10部论著外,还出版了《新现实主义小说论》《“三驾马车”论》《河北“三驾马车”论》《创作动机论》《创作动机新论》《散文创作研究》《“现实主义冲击波”论》等15部专著,发表字数达1000多万字。因为杨立元老师还擅长文学创作,长篇、短篇小说和散文皆能,所以被《文艺报》主编郑伯农先生誉为“文坛双枪将”。这是如此文理皆通,才成就了他的文学评论在全国的地位。在全国范围内,杨立元老师做到了“四个第一”:一是提出了河北“三驾马车”的称谓,并进行了深入持久地研究;二是对以张平、刘醒龙、周梅森、陆天明、张宏森以及河北“三驾马车”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思潮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归结;三是为滦河作家作论、为滦河文学写史,建构了“滦河作家体系”,填补了为地域作家作论、为地域文学写史的空白;四是出版了研究“创作动机”的国内外第一部专著《创作动机论》,对创作动机进行了新的理论建构,把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写成一本书。除此,他还先对唐山抗震精神、唐山大地震文学、李大钊担当精神等进行深入解读和评论。综上所述,杨立元老师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滦河文学功莫大焉。

2022年的冬天,我收到了老师的赠书《老呔作家论》。故此,我曾复他一封短信,表达了我的心意和看法,今天我还愿意将信函的主要内容在此公开:“你为唐山三代文化人做了件漂亮的嫁衣。针脚里埋下了你40年的心思;胸花上绣起燕山坡前梨花带雨;裙裾边缀上了滦河入海前的玉带身姿;商标是你的名字,朴实无华,却让人读出无尽的含意:为老呔文学立元年之序,从此唐山文学史有了时空坐标系!

这封短信从文献学的角度,肯定了杨立元老师的创作意义。是啊,未来之后,我们的后人如果想了解唐山文学史,如果想了解这40余年作家的足印,凭据在哪儿?索引在哪儿?这个时候便显出了杨立元文学馆的作用和意义。它会成为素材、依据乃至纲目。后来,我把这封短信手书一遍,并装裱送给老师。现在这幅书法竟被挂在文学馆内,足见老师对我的厚爱。

当代心理学认为,人活在几个不同的空间里:长、宽、高的几何空间;空气、土地、阳光、树木的地理空间;生产、交换、分配的经济空间;崇拜、信仰的哲学空间等等。所有的空间,似乎都有精神世界的份额。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以历史为依据的,它的深入与延展,正是文明史的长卷。我们会时时回头,看看过去发生过什么,来决定当下的脚步与未来的方向。那时,文献是多么重要!

7月25日,我即将离开文学馆时,“七步楼”的主人翟国辉,又把我引到《意象煤河图》前,作者是胡玉环。嗬,那气象,生动极了:河头两个大码头上已堆满了小山一般的煤堆,煤炭从斜坡的码头倾泻而下,直接溜进河面船上,再看,盛载的船只,一只挨一只,逶迤而去,渐行渐远,真取了“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境。再看煤河两岸,五行八作,商贾云集,络绎不绝,吆喝的,交易的,逛集的,好不热闹!河之北岸,住宅建筑错落,高处居然是车轴山上的无梁阁与近处的洪阳寺。像极了《清明上河图》之繁华。我心中不由称赞,这河头里,当年真是一个繁华的好去处。

当下这里出现的文学馆、书画馆、历史文化馆、唐山陶瓷珍藏馆是新兴文化产业,也是河头人在唐山近代中兴时,勇于冲向外部世界,破局精神的延续,也是我们唐山大地上传来的一股清新的空气,成为唐山一张颇有历史容量、文化质量和美学含量的一张名片。

作者简介:张哲明,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协会顾问,曾任唐山劳动日报总编、唐山市物价局局长等职,著名书画收藏家、文学评论家,在《人民日报》《作品与争鸣》《文学自由谈》等刊物发表多篇作品,出版《滦南民间剪纸》《冀东古代书画》等多部著述。

载唐山劳动日报2023年8月17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