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元】时代华章  心灵交响——评关仁山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

关仁山的新作《白洋淀上》(三卷本)犹如一首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章,充溢着昂扬向上之气,神奇壮观之美,博大开阔之势,给人以精神的振奋和心灵的净化。这是历史的回声与时代旋律的融合,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结合,地域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契合,红色历史的讴歌与新时代礼赞的汇合。

我们知道,新时代需要有时代广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文坛对新史诗的呼唤越来越迫切了。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有效地弥补这个缺憾,《白洋淀上》是真实记录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作。作者深入白洋淀6年,以路遥的“殉道精神”融入白洋淀这个具有历史文脉、红色血脉和时代精神的英雄土地之中,走入历史纵深,投入火热生活,与白洋淀人朝夕相处,为新时代农民画像,为美丽白洋淀塑形,将具有时代巨变和富有烟火气息的白洋淀描绘成一部历史容量、哲学质量和文学含量的白洋淀史卷。

作者精心营构了白洋淀人的群像,或曰英雄谱系。这些人物有着“荆轲刺秦”的历史承传和“雁翎队打鬼子”的红色基因。在他们的身上充盈着“慷慨悲歌”的燕赵侠风,流溢着质朴健硕、勇于担当的燕赵文化气韵,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成为他们建设白洋淀新区的不懈动力和进取精神。白洋淀的“根性就是侠义”,千百年来流淌着“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燕赵悲歌。白洋淀的水源之一就是易水,白洋淀的“古风秋台”就是“当年荆轲刺秦出发的地方”。这块地域自古至今就充满英雄之气,多侠义之士,因而形成了白洋淀的地域文化精神。所谓地域文化精神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这个地域形态、社会结构、历史条件、生活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的内核,也是凸现这个地域生活信念、理想追求的一个显著标志。千百年来,在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人形成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勤奋坚韧、淳朴善良、向往美好的精神。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这种精神的完美呈现。无论是铃铛、王永泰、王决心、赵国栋、乔麦、杨义成、王德、杨岭岭、孙小萍等人物都无一不显示出这种精神,在他们身上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因而成为“这一群”。

小说以网状式结构来构制全书和营造人物。这个网状结点处是白洋淀的纯水村王家寨,然后分别伸展出各个人物不同的生命线,构成了一个人物关系网。这些人物从王家寨出发,各自走上不同的生活道路,但而每个人物的生命线又互相交织连结,密不可分。这些人物有着燕赵风骨和血性,他们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生命历程续接了白洋淀的历史进程。铃铛和王永泰是老一代白洋淀人的代表,铃铛参加雁翎队、为抚养和保护八路军的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儿子无怨无悔。王永泰在护堤之时“眼睛里荆轲利剑一样,神奇一闪”,“拿生命堵住豁口,保护了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而成为“白洋淀精魂”。这种勇于牺牲自己来保护他人的精神就是白洋淀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王永泰的三个儿子王决心、杨义成、王德也同样具有这种精神根基和生命基因。他们是“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王决心是由一个白洋淀渔民经过刻苦努力而蜕变为大国工匠,他为完成科研项目“中天雄风”管廊吊装计划的实验,冒着“面临着死亡”的危险而“获取技术突破”。杨义成是个科技人员,为了不让西方国家制裁,他先是“在恒通坚持射频芯片研发”,后来应聘到国盛,为通讯创新在白洋淀落地而不畏艰难,在5G高空无人机基站的实验中为了保护他人被砸成重伤。他曾说:“我来自荆轲的故乡,我就是荆轲”,“我可以舍命去拼杀”。“在生死面前兑现了他的承诺”,表现了“民间荆轲”的英雄气概,后来成为国盛的副总。王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生性有些懦弱,同样有白洋淀人的韧性和血性,他扶贫建厂,组建公司进行土地流转,“让乡亲们获得更多的流转收益”,并大火中救人,火线入党。这一家三代的生命历程无一不显示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牺牲精神。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和高贵的传统美德使他们成为白洋淀人的代表。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传承,“王永泰、王决心、乔麦和赵国栋等人才能在物欲激荡中坚守初心,在诱惑面前不迷失自我,在新区建设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肩挑大任依然淡定谦和,无论何时都不失农家本色”。这种“农家本色”即白洋淀人的本色和本质。

《白洋淀上》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是我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白洋淀新区作为新时代的典型环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地方。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一方面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含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作品重点塑造了白洋淀新区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国栋这样一个充满时代精神和深刻的历史感的典型人物,在他的身上既表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了建成白洋淀新区的这个宏伟目标不怕牺牲、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与腐败势力勇敢斗争、保持和发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党的优良作风。在白洋淀新区建设中,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前所未有过的新型区域建设的这个标高,还有更难以抗拒的人情乡情亲情的关系网和沆瀣一气的腐败势力,他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无私无畏、敢做敢当,“为中国将来城市规划提供范式”。在“引黄济淀”小白河工程中,他果敢地在工程报告上签字,拒绝甄爱社副省长的招呼和妻弟杨义伟参与工程的要求。在白洋淀新区治理污染中,他果断地对鞋业关停并转,消除污染源头,“不能再有一滴污水流进白洋淀”。他深入底层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为贫困户和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在搬迁工作中,他体恤民情、消除民怨,背着受伤的搬迁户去医院致使自己脚受伤。面对粮食危机,他勇于担责,以“一个共产党员干部应该有的担当”来保住博士科技干部。在泄洪工作中他带头堵豁口,与党员干部“手挽着手,挺着胸膛,抵挡着冰冷的大水”,保住了百姓财产和千年秀林。他光明磊落,义正词严地拒绝下属要官的要求。他制定了“雄才计划”,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要使白洋淀新区“成为北方的深圳”。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出了“白洋淀的燕赵气概”。就是这样一个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干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纷纭复杂各种矛盾之中。甄爱社副省长与妻弟杨义伟沆瀣一气,给他上下施压出难题。在他被提拔省人大副主任“即将去省城赴任”的时候,他的妻弟杨义伟“实名举报他好多问题,纪委随即介入调查”,因而他被停职待命。结果真相大白,甄爱社在狱中忏悔,承认杨义伟是他的私生子,让杨义伟不要一错再错。杨义伟良心发现,“向纪委撤回了实名举报信”,还其以清白。他到省城以后,仍然心系白洋淀、出谋划策、不遗余力地帮助新区的建设。这个典型形象深刻涉及到了当下最令人关注最敏感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新时代如何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积极推进历史进程。无疑,这是典型是新时代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型干部的形象。

在《白洋淀上》,作者还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使之成为一个簇群,代表人物有荞麦、杨岭岭、孙小萍等,她们是具有形象美、心灵美、行为美等美质的人物,在不同的层面表现了白洋淀女性之美。她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白洋淀女性,在白洋淀新区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荞麦善良、隐忍,宽宏大度,“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雷霆手段”,在土地上和市场中摔打中锻炼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意识的农村新人。她积极用自己的智慧探索新路,并身体力行以大爱精神拯救和重建乡村文明,以实现建设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她原本是张家口崇礼人,因为换亲来到了白洋淀王家寨。她的丈夫“腰里硬”对她非打即骂,施以家暴,儿子苇秆又不幸被撞死,这个苦命的女人只能在白洋淀放鸭心里得到些许安慰。她与离婚“腰里横”和王决心成为伴侣后,不惧困难,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林改革:搞土地流转和种业研发,建苗木基地,承接红豆杉林项目,建设种业农业园区,成立麦耘集团和科研团队,研发智慧农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孙小萍自愿来到白洋淀当志愿者。她生长在南方,喜欢书院,在福建师大毕业后走遍了南方书院,因为对北方书院的好奇,看中了白洋淀的大乐书院。她对书院进行现代化管理,扩建书院、征集图书、办农村大讲堂和村民文化广场,组织人力在书院唱书讲学、办专题讲座、搞网络直播,把书院搞得火热,后来被任命为王家寨的第一书记后,对王家寨进行了整体规划,使“西河大鼓、银淀鱼丸和芦苇画都成了省级非遗项目”,并耐心调节姚王两家由来已久的矛盾,使两个家族和解,王决心和“腰里硬”也握手言和。她与荞麦合力打造“淀上升明月”的实景演出和滑雪滑冰场,使王家寨成为水上乐园,成为生态旅游的观光景区。杨岭岭“性格刚硬”“一身侠义”,为了不使国家科研资金受损而“实名举报假芯片专家”。她原本在美国研发芯片,为了建设白洋淀新区从美国回到故乡,成立了“雄才计划”第一个创新研发工作室,成为白洋淀海外归来第一人,她研制的堆叠芯片成果与国盛集团成功签约,为白洋淀新区科技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洋淀上》也是白洋淀的风俗画和风景画。白洋淀有着丰厚的文化精神和深邃的历史底蕴,作者在书中尽情展示了白洋淀古老而独特的风俗和风情,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如银淀鱼丸的传奇故事,代代相传的龙船节和“喊淀”风俗,春桃姑娘变成朱鹮鸟传说,荷花女神的神话和荷花祥云的出现,铃铛奶奶的唐朝时期的白瓷大碗,历久年深的大乐书院、王家祠堂和乾德大钟,白洋淀的流传的情歌《红双鱼》和西河大鼓《荷花孝》……这些都被作者传神地描绘出来,汇成了白洋淀古朴浑厚、神秘奇特的白洋淀风俗画、风情画。作者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白洋淀的风景:浩浩荡荡的白洋淀水乡风韵,盛开的沁人心脾荷花香、飞舞的各种水鸟、郁郁葱葱的芦苇……这些充满诗意、生机盎然白洋淀景物在作者的美不胜收,弥漫着多姿多彩的白洋淀风韵,散发着一种朴拙厚重的泥土芬芳。这些风俗画和风景画无一处不流溢出“荷花淀派”的神韵,可见作者笔力之深厚,体验生活之深入。同时,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被作者赋予深刻的历史蕴含和丰富的人性之美,使之有温度、有深度。

这部作品以强烈的时代精神、深邃的理性力量,雄健豪放的叙事方法,曲折有致的情节营构,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张弛有序的表现手段,鲜活生动的白洋淀元素,形成了恢弘博大、厚重沉实的艺术风格,构成了一首气势雄浑、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章,给人以昂扬向上、动人心魄的审美感受。

作者简介:杨立元,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二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载《河北日报》2023年5月12日,被《河北文艺评论》全文转载,《唐山劳动日报》2023年11月30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