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文军)】诗意图式的另一种蹊径表达  ——读峭岩长诗《七月,七月》随感实录

 第一时间赏读峭岩《七月,七月》的长诗新作,首先得去认真解读作者专程为正文所做的《后记》。不然,难以想象或者说难以理解,诗人为何要用这种“隐喻”、“远离”、“遥豃”的诗意表达?

我以为:峭岩这首长诗,彰显作者用独特的锐见去做一种“凿窥诗美图腾”的尝试。试从词句语境的表达出发,去完美探索其宇宙自然意识与物质生命意识的统一。以意象符号系统为阐释核心,去论证确立“诗美”追求的必要性。肆意拓展情感空间之无限,合理准确地拿捏住空间事物的“腾挪移变”。倾心倾力,独创一部意味深远的长诗,也就确立了鲜活而清朗风格且人文人性俱佳的美学解读。

“七月”……是现代中国执政党固有并固定符号的显见图腾。峭岩诗意中的大美“七月”,唯美而活泼;纯洁而厚重;坚实而璀璨;哲思而奔放。这里的七月,充满了阅读欣赏、享受思维徜徉自由的广阔空间。 

众所周知、也能清晰地看出:诗人笔下的“七月”专指一个在中国、在世界都是特别神圣而响亮的政党代名词。她是人们能够时时感觉到辐射一个浩瀚星球、领导一个东方大国、帷幄一个强盛国家、温馨一个和谐社会、惠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中国共产党。 

每一年“七月”,必定是她的盛大生日。冉冉而生、苦苦挣扎、拼死搏杀、起伏曲折、跌跌宕宕、前赴后继、跌倒爬起、砥砺前行、走向辉煌……所有涉及星火涉及拼搏涉及苦难涉及无畏涉及传奇字眼的动词,都是“七月”所必得的、所拥有的生日礼物。

为什么不去直截了当地奋起高歌?为什么不去激情满怀地吟诗盛诵?为什么不去特意编撰一卷壮丽诗史而宣示于世?峭岩解答:七月不是季节名词,它是名词中的动词。意义其深邃,全然昭示并揉搓于诗人精巧设置的“七月”的宏大气场里。让灵魂的翅膀异样灵动,叫生命烁闪着世纪光彩! 

长诗《七月,七月》,不同于也有别于以往一直盛行的直呼其名的按时间进程的脉络抒写。情绪稳健而不喧嚣、哲理尽显而不拘泥、峰回路转而不滞怠、神性贯通而不刻版。一曲“七月”颂歌,居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走向诗坛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告诫中国文化文艺界、社会科学界人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时尚。 

峭岩正是用辛劳的文学创作,去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他尽心尽力地实践着用自己“蘸着血汗”有坚硬骨骼所支撑的诗笔,不断去寻觅诗歌高峰的路径。 

作为峭岩诗歌:既可以是飞溅的思想火花、也可以是喷射的情感奔流;既可以是哲思哲理的凝练经典、也可以是灵魂飞翔的盘旋闪光;既可以激情澎湃千里、也可以滋润心田半尺时空。 

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之所以有今日“七月”的宏篇巨作,正因为峭岩有一而贯之的红色情怀、红色底蕴、红色意味的诗意积累。 

还可以为峭岩的“七月”特意定义:善于“唤醒”、得意“启用”、巧于“借势”、精准“调遣”。名词与动词之间的灵活转换,足以见诗人出神入化的神性调度。如此这般的高蹈视野,如此这般的文化造诣,不能不说诗人峭岩有这种硬实力。将大气庄重的诗韵意境特别有底气地灌输于“七月”,并奉捧于诗坛“高峰”之颠。 

峭岩的“七月”,很周密地诠释了诗人具备的两个世界的基本要素。既能游刃有余地在理想、自由、浪漫、穿越的创作理念上展开飞翼;又能面对现实、严肃、物质、呈现文学层面上的再度升华。 

如今诗坛之混杂不必多言。平庸之作、娱乐之作、快餐之作、讥讽之作、口水之作、调侃之作,比比皆是。更加无耻可恶的是,少数所谓文人拿肮脏的“诗癔”硬塞入“坛罐”之内,专事意淫并收罗“下流污秽龌龊”苟且之语。 

可以非常明确地指出:倘若没有发生2020年初的这一次涉及全国性的“抗疫”战争,当今诗坛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有些许灵魂感悟的、有些许自省意味的、有些许思考性价值的诗歌,寥寥无几,很少会引人关注。 

环顾左右,能称得起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史诗性质的“高峰”巨作、精湛之作,确实少之又少。或者说,很是稀缺。诗多、含杂也多;诗烂、垢污很烂。一夜出名,诗人的桂冠也似曾一文不值。 

人类集体进入到崭新世纪。作为一位诗人的诗意作为应该是什么?诗人峭岩必然要拿自己的新作品说话。不去言说他的主题意识为何如此情深似海、不去研讨他的红色情结为何根深蒂固、不去重申作为诗人如何去担承国之“道义”。作为人文自觉,峭岩贯而如一地从事“诗意耕耘”、“诗情观察”丝毫不容懈怠。自然,与他视野开阔而形成了大家诗风有关。 

这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近十年峭岩长诗创作的主要成就。《遵义诗笔记》;作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并获得第12届全军文艺作品一等奖。之后出版了《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获得中国当代首届长诗大赛金奖。而

《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中英文对照〕出版后,在几个知名诗刊上转载。当年峭岩本人被评为“2016年度杰出诗人称号”。以上三部长诗,作为当代中国诗坛上的“史诗三部曲”广为传诵。 

还有两部长诗不得不提。那就是2014年出版的《萧萧班马鸣……一代传奇萧军诗传》,再一部同年出版的《落红……“文学洛神”萧红诗传》。世间传称,峭岩为中国诗坛而奉献的“姊妹篇”独一无二。 

五部长诗,彰显五彩斑斓。五部长诗,诗坛扛鼎之作。作为学生,能够参与见证所经历的这些事实经过深感荣幸。每阅读一部长诗而留下一些粗浅感想,也是我对峭岩竭尽全力坚持诗坛耕耘的一种内心而发的敬意。 

历史留痕,庞大而浩繁的词汇容量暂且不议。就说诗人峭岩为什么对祖国浩瀚文海里的遗珠那样孜孜以求?就说诗人峭岩为什么执拗坚定地去挖掘去垦荒诗坛那一块块处女地?——大爱之深、挚爱之切,全然用诗行意境—一宣泄。 

简言之,被广称为“史诗三部曲”的诗意空间,作者的身位在每一部史诗创作中的意象粗看呈现为隐隐约约。但细分析起来,其脉络线条还是比较清晰凸显的。

在《遵义诗笔记》中,诗人隐身于万里长征队伍的行列里。在《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中,诗人虚化为李大钊的儿子。在《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中,诗人演化为追随文成公主千年的情人。 

三部诗作之所以高端大气地占领中国长诗创作的“高峰”?正因为峭岩很准确很浪漫适度地置身于“大事件”其中的角色。其诗意纵深的创作手法,使其史诗确认的立体性、可信性、可读性,更加丰满坚实。

真真切切地引领读者去感悟长征路上的荡气回肠,领会“向死而生”悲壮的红军精神,立住“遵义诗笔记”之魂。似如身临其境地接近李大钊先生,感觉伟人的温度、触摸伟人的灵魂,从而奠基了“烛火之殇”的历史地位。用“跪拜”形式,以九十九封情书的名义,弘扬浪漫主义情怀,闪回千年、历练千年,融爱国与爱情为一体、融歌咏国域与西域为一体。《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一出版,很快地就得到了各层面读者的拥簇。 

我们还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历史事实。2018年12月31日,由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的“迎新年忆萧军——纪念萧军逝世三十周年暨《萧萧班马鸣》诗歌朗诵会”,规模宏大、庄重空前。以殷之光领衔的数十位著名朗诵艺术家聚集,全篇颂咏长诗《萧萧班马鸣……一代传奇萧军诗传》原著。当代伟大作家萧军之长子、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会长萧鸣与诗人峭岩并肩莅临。数百位各界精英汇集一堂、数十家各式媒体予以隆重宣介。此次朗诵会,实为2018年底中国文化界一大盛事。还可以列举一些。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典,峭岩写下数十首《写给祖国的圣词》、《写给您,我的祖国》等作品多在报刊与网络发表,参与权威组织评选获得一等奖。还有一些作品,作为优秀诗歌入选多个团体进行朗诵。

峭岩有历史责任的担当。近期还写过多首记怀革命烈士的诗歌。如《赵一曼》《杨靖宇》等等。正气与侠义、铁血与阴柔、豪放与细腻、叙事与虚拟,通通体现为峭岩一句话的分量:“诗是我生命中的第二颗太阳”。 

对于近作《七月,七月》,峭岩有这样的定义:“七月不是时空中的无声,涳濛的气象之形,而是赋有哲学意味的红境之体”。暂且不用过度剖析,所有诗歌实践,证实了峭岩诗歌的底色永不会改变。 

只不过:思维的方式、排列的角度,非常化的比拟、非常化的展示,别致出新的自我突破、出其不意的别出一格,尤其是高蹈决断的视觉关照,意义深邃的推理意象,都是撼动诗坛的有异军突起的一种文学力量。 

下面我想以我的解读方式,从八个方面谈谈我阅读长诗《七月,七月》的个性体验。

一、百年图腾:斧头与镰刀的交叉

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国,收获之用的镰刀自然而然是其生命与生存的第一主题。手持镰刀的意象,必然代表一个国家的骨干阶级。历经风雨雪霜、历经春绿秋黄、历经灾难丰年、历经饱腹粮荒。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阶级的凝固符号。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阶级压迫更甚,镰刀已经无法收割到属于自己的丰硕。这就隐喻到,时代的巨大变革依赖于农民阶级的崛起。 

中国近代史,随着民族产业的不断成长与强劲,另一个阶级也渐递凸起。有组织守纪律的产业工人阶级,成了推动并实现现代文明提升的新生力量。斧头,更像是代表一个阶级非常恰当的意象符号、一种特别纯粹的象征性语言。

“一把镰刀的传说/镰刀的锋芒穿透所有的铁”。冥冥之中,放任了神性意义上的想象。一句偈语揭示着真理的内核。延伸一步,注定了无垠视野的广度,钦定了孕育“七月”的母体所在之处。 

灵魂之岸。真理、正义、自由;宽广、辽阔、无限。储存着诗人的“瞭望之心”、“彻爱之心”;“哲理之光”、“圣洁之光”;探求之眺、神性穿越、任性挥洒。岸畔寥廓,寄存着诗人精神世界的所有财富。

二、“七月”,东方幽灵

峭岩开明宗义:“七月自己写自己的历史/鲜红而灿烂……”。无需刻意备注,共产主义就是徘徊于整个星球上的“幽灵”。即便是点清楚七月是幽灵代言,但峭岩绝不落入撰写一般写实的俗套。置身于历史拐点的高处,俯视着舒展着“七月”的存在之必然。用哲人简练的思考方式切入自己的语言。“悄然里潜行”、“荆棘里做巢”、“用自己的血喂养自己的骨骼”。这一切都是专指七月的运行轨迹。 

看似无序,实则是峭岩对各种呈现的交换角色的诗意“搅拌”。意味深长,很难从原有写作方式中寻求答案。剥离过去的传统,不断地从否定之否定中,以确立只属于自己的诗性特质。 

又一次申明自己对待写作七月的态度:“站上时光之岸/仰望或俯视/都是我书写的姿势”。避免琐碎细节的重复,开创诗人真正用神性思维打开飞翔的翅膀。时光之岸,乃是诗人思维中睿智的“站位”。 

时光之岸——不受任何形式的羁绊,而去“任性”地把控一切维度走向。我以为这就是峭岩风格。注入新开掘的释解途径、敲开最真实的核心部位、植入最新鲜的诗句表述。峭岩自由徜徉的七月,足可叫读者脑洞大开。

完全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七月:“我要和太空对饮/要喝个天翻地覆/然后,左手扯过黄河长江/右手,握住大山的脊梁/书写一支圣曲”。抽干自己的血泪以至于取出自己的肋骨,峭岩诗歌震撼的尺度,所产生的声响,真不知道谁可与之比肩?

万水奔涌的七月——诗人峭岩永不衰竭的颂词之源! 

依旧是率性的歌唱:“麦穗笑着迎接这个世界/齿轮已围成青铜的大墙”。形象逼真,语句干净。政体国体、一目了然。七月——国魂、七——国家、七月——国徽,有什么语言能比这个更振奋! 

七月,无疑是诞生在南湖的一条红船之上。“红船的神话/作为中华魂魄的图腾/敲疼纵横大地的每一条神经”。最初的七月定会是疼痛:击石打火何其艰难、炼铁淬火谈何容易、明枪暗箭怎去躲藏?信仰与血迹并存、钢铁砂砾并存、突破与牺牲并存。七月幽魂,从稚嫩到成熟,一直坚韧不拔地向既定目标果敢地“游荡”!

三、眺望,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七月征程

峭岩笔下的七月,是盘旋于高空的雄鹰。神性的俯瞰,于内核中纵横,犀利地透视并保护着一切基因上的永恒。有小油灯下的争论不休,有行军路上的刀光剑影。雄鹰一直眺望黄洋界、湘江水、铁索桥、腊子口、娄山关,还包括川西那一片无尽的茫茫草原。峭岩的诗句是别致的:“飞越一切谎言的垃圾/去寻找一个真实”。毫无疑问。验证真理必有血肉付出的代价。 

倾听——“我奔向七月的田野/所有的叶茎都仰向天空/承接旷久以来的雨露春风”。诗意的季节描述,丝毫不露历经过的残酷。这就是“七月”的内涵之美。“历史对话”、“哲思养分”,不露痕迹地讲七月的硬核道理。“叶子对吻”、“大豆对话”、“翠绿珍珠”,“一棵玉米秆,夹着一个玉米棒/像石头般的成熟”。这样叙述的七月,颇具雅思味道。

细细推敲。您没觉得峭岩在讲七月中的一个个士兵吗?您没感觉到七月烽火总是与大地上的颜色有关吗?您没觉察到峭岩所有议论到的植物色泽都与心目中另一个神性“七月”戚戚相关吗?

再来感觉——“植物们从春天出发/都在七月的子宫里受孕”。此时七月就是一个伟大母亲,名词意义上的形象指向。峭岩这句生动诗言,深刻的实在是无法用更多“赞颂”的评语来表述。 

从植物学来讲,顺理成章、理所应当。而峭岩“七月”,所涵盖的视觉、所阐述的深度、所感悟的提炼,绝对不是也不可能是植物学科理论与实践能够体现完整的。高超的“借用”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为我所用——峭岩笔下的“七月”凝练经典,巧之而绝妙! 

具体怎地绝妙?我看不必一一展开了。百年七月,党的化身。峭岩有一句名言:“大地是万物的产床,只有七月,才能分娩太阳”,一言以蔽之。新时代新中国,永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美好生活的“七月”天下。

四、所有碑铭,都无以涵盖

“我的呐喊在哪里?我的骨骼在哪里?”峭岩诘问且自答;与“七月”相关的所有符号,都有“七月”痕迹。烛光、星火,竹楼、夜读,古井、红都,赤水、回旋,雪山、草地,宝塔、延河——。一切、一切,有碑为证。一切一切,心碑所证。一切一切,山河作证。一切、一切,历史作证。

七月大地茵茵、七月草繁叶壮、七月万物葳蕤、七月奇彩缤纷。峭岩的诗篇里,还可以具备双重意义上的感悟。世间的七月季节,必定风雨交加、必定电闪雷鸣、必定旱涝各异。在“七月的子宫”里,所经历甜酸苦辣,所收获的五味杂陈,所经历的腥风血雨,所经历的苦难年华,一切都是必经之路。

应了那一句现代歌词:“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七月:意味着奋斗不止,意味着所向披靡。所有七月的碑文,全都是永恒的值得永念的与人民相依共存的标志。

“历史的描白/胜过三千书巻”。峭岩一句诗文,带出令人遐想无限的一座座不朽活着的历史之“碑”——新中国七十周年大典行进中,一辆空车缓缓而行。“它无人,有伟大的耸立/它空旷,却装载着河山/它无语,却有天下的威严”不用解释也不用盛赞,人们记住了其中“留白”的深邃意义。 

峭岩在《七月·后记》中点化道:“一切都化解在缤纷的诗句里了。仔细的读者会从中读到骨头和筋脉,也能摸到魂魄的翅膀。”我以为,我刚刚能觉察到此处有翅膀腾起的声响儿。也就是说,作者心目中的七月,已然化作神来神往的、任人驰往的、任人想象的一座巍峨矗立的已被神化了的丰碑。 

我还以为,诗人主观意识上的倾倒并渗透于“七月”大地的具象物种、虚化名称之中,恰恰是“有意”隐藏或者是抑制作者胸臆里炙热火焰的喷涌。“骨头”、“筋骨”、“魂魄”,是一座神圣殿堂的支柱。七月大厦的傲然耸立,正是由峭岩最纯度的“铁骨钢筋”组成,别无他解。 

这里展示的是诗人自白:“七月的颂词/在我梦的宫殿里/它结成庞大的网/笼罩于我的思想天空/它调研成粘稠的汁液/浸泡我的骨头和神经”。永远的挥之不去、永远的记忆永恒——全然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忠心赤胆的表白。

五、七月,在灵魂和血液的壁垒之上飞翔

不得不说,作为诗人担当,峭岩无愧于这个火红铿锵的岁月。他的血红诗意的磅礴根基,从不因年华渐老而褪减丝毫。他的文化意识的执著操守,始终不弱于一位持枪站岗的士兵。峭岩诗歌的底色自始至终,离不开“那一团铺天盖地的红”,峭岩对七月的超能量表达,尽管峰回路转且别开生面,更愈加突显诗人的诗劲老道与谋思娴熟。 

“它是什么?它是一种精神的回响/它在哪里?它在灵魂和血液的壁垒之上飞翔”。血液是现实中的赤红,灵魂是血色呈现的基石。还有什么语言比这样的言语直接:“有一种图案来自民间/是由工人的铁锤和农民的镰刀组成”。此时此景,“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实实在在地由“党旗”的庄严所标识。

从哪里来?又会回到哪里去?根本宗旨不变、强大内核不变。 

峭岩诗歌很空灵也很写实:“心攀住石板铺就的千年老路/把手伸向寒风中的老人和孩子”。没有炙热性的话语,又有别于平铺直叙。注意几个关键词:石板路、千年路,心攀、手伸,老人、儿童——心系群众、精准扶贫、老少边穷、关注贫弱群体。 

一句诗语,替代了行文措辞上的几十字、几百字。貌似冷静描述,实则涌动着心血凝结的声音涌动。这就是峭岩诗语的精道所在,味道所在、情绪所在。

再欣赏这两句。“山村舒展开苍老的皱纹/小河破冰流淌出干涩的笑容”,“他把村民的话装进口兜里/还有土地的肥瘦小路弯弯”。微小词句,蕴含现今时代流行的许多高含量的大数据。掀起红色土地上的深刻巨变,必须首先瞄准农村的一家一户。抚平苍老的皱纹、慰藉干涩的笑容、滋润红色土地的山山水水。百年“七月”的领路人,一贯而行地摸索中追求和引领一个时代。

七月的责任,依旧任重而道远。“是鹰,总会振翅凌空”——以俯瞰姿态,峭岩眺望的一清二楚。寓意七月,一直观视而追逐。

六、接壤绿色生命,展现别样情怀

“七月”根植于华夏土地,必然对土地爱得深沉。反观土地众生,感受七月暖阳、七月孕育、七月抚慰,更该是倾情守望彼此。 

“我无法命名这个盖长城的人/但我知道一块砖的骨头的硬度/以及它的血色的抗争”—峭岩诗歌张扬,永远隐藏不了他雄性硬度的张力。谁是长城?谁是长城的基座?每一块长城砖又能意味着什么?我看不必多言。

“七月”也具备与雪的交往印迹。跨越雪山的壮举、林海雪原的艰苦抗争、站在雪颠之上诗吟、覆盖绿色滋润希望的沉思。息息相连,七月是主宰、更是大地最中肯得意的“奴仆”、“卫士”、“忠臣”。  

 不会去反复咀嚼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芒万丈。“死在这个季节的人/都把头颅留在了庄稼的身上”——仅凭这一句意味深长的潜台词,峭岩感悟又会提升几个层次。“庄稼”,指农民与土地,可泛指所有人民大众。七月的伟大、伟大的七月,还用其他形式去赞美一个政党的崇高吗?血肉相知、血肉相连、血肉参照。七月宣言,经得住百年考验! 

峭岩之爱,豪放地置存在“七月”的表述里。“你的广大与茂密/向我展开的是一场别样的爱情”。广大、茂密、别样。寥寥几个词组,链接着无穷想象的涵义空间。别致的爱情,绝胜于卿卿我我风花雪夜的小家子味道。“与一棵孤树对峙/不亚于一场哲学的思辩”。思辨什么?前程道路,方向准星,求得与绿色广袤的一致的理念。七月的准则里,明白而无误地写明始终如一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同命运的真谛。 

爱不需过度表白。爱的理性,爱的清晰,爱的执著,爱的别致、爱的升华、爱的固守,翻开峭岩“七月”诗本,一切了然得体。

七、我们记怀:“从一个湖里打捞太阳的传奇”

七月传奇,一个世纪的完整传奇。说她完整,是因为度过了第一个百年岁月。

前辈中无数位先烈为了红色中国的创立,把爱情深深地植入生生不息的大地之上。又有多少前辈,为了继续保卫一个东方壮举,又是在所不惜地奉献出一切且无愧父老、无愧天下。 

峭岩所意念中的“打捞太阳”,我以为是诗人设定“七月”继续展翅腾飞的前提。这里展示流水的意象。流动着向前不能静止、滔滔不绝而不可停歇。“七月”英明盛达,正是因为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与砥砺前行的姿态永不动摇。太阳是光量与热量的组合、太阳是希望与追求的晶体、太阳是思变与求新的强悍动力。打捞太阳,若缺乏睿智性前瞻性决然做不到。七月,正是为普天下人们实践理想追求、幸福富足、和谐平等的前卫先行的智者。

七月从一个湖里启程,一路风雨兼程。不间断地为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太阳的温暖与传奇,不间断地以“向死而生”的无畏精神创造举世无双的奇迹。不再细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苦卓绝,不再细说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壮举。百年七月,从一个传奇又向另一个传奇递进。 

峭岩一句神来之笔:“一粒种子撞破陈年的包衣/像唐朝的那个诗人挽长河而放声/冰冻,解开了/黄水之水天上来”。是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吗?是那眺望南海的一代伟人吗?是惊世骇俗的波澜壮阔吗? 

精湛的语言无需解释。敢于“撞破陈年的包衣”,打开冰冻的河川,恢复“黄水之水天上来”,一幅形象逼真的“宏图”。其内涵丰富的深邃展现,那是峭岩语汇中所独创的。一般诗意表达的语境里,也很稀缺少见。 

这就是峭岩的“百年七月”, 由神性包裹着的令人遐思无限的凝缩精粹的语言魅力。

八、顷刻读过,读完了中国

可以这么断定:峭岩新作《七月,七月》,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专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创作的长篇巨作。七月,是诗人灵魂依托的全部;七月,是一部非常别致非常规的党史叙述;七月,是诗人一种颠覆以往诗风的成功力作。 

对于新时代的诗意描绘,峭岩作品里都有跳跃性的阐述。“难以想象,一杯咖啡的温度/竟然是两座城市的距离”。加快了的节奏,仅仅可以轻易地用咖啡相互照料的温度来证实,堪称一绝。这里不必再渲染什么人为的多少努力的行为,多一句那就不是峭岩特制的诗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速度可以比作:“悬浮的列车比语言的跳跃还跳跃/在它面前,鹰不再有骄傲的翅膀”。简练直接,无需任何情节装饰。我相信,这就凸显峭岩诗歌创意的思维模式所在。那就是既有高深远眺的雄鹰似的浏览观察,又有不同类比的物体穿插体验的意境。 

七月,非常关照细节的呼应。也就是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纯朴中的土地情怀。请看这样阐述的细节,他“右手捧着山村的眼神”,他“左手握着老人的期盼”。“把幸福的密码留下/我们,沿着他的手势赶路”。新的时代、新的领路人。七月的弓弦拉满、七月的战马列队、七月的蛟龙入海、七月的飞船登月,七月的斧头镰刀更加鲜亮神奇。 

定义的千真万确:“热爱土地的人/终会成为主宰人间的神”。成熟的七月,带领着人们去把握并去尊重大自然的自由本性,去主动创造更加生动有效的美好家园。七月的斧头与镰刀,历经百年磨难而不屈服。新时代的美好追往,确确实实地摆在人们面前。 

《七月,七月》诞生于2020年的春季。峭岩祈祷似地写道:“春天呵,不能再咳血”。此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伟大祖国,确确实实生病了!而且病情很严重。“抗疫”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峭岩非常清醒悟觉到:“疫情之战,激发了百倍千倍的潜能”。与病魔殊死搏斗,无数位归属“七月”的战士挺身于生死救人的第一线。全世界的视角都关注这一场事关全球安危的大型战争。“七月”的责任,延伸为保卫世界的卫生安全。 

中国梦继续腾飞,全面小康定能实现。“强国,有了见证的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不断战胜各种灾难困苦才能显得弥足珍贵。伟大而坚强的七月,必定是民族之栋梁、民族之魂魄! 

诗人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的诗歌是我放飞的爱情和火种”。七月是党的具象凝缩,七月是诗人峭岩一生膜拜的圣灵。 

峭岩诗歌有激情有热情,更有倾诉情怀的大爱无垠。把七月的所有链接一一解析,峭岩再创了一个辉煌起点,更深刻了七月所应披露的哲学理念。这种哲学范畴的嬗变与定位,恰恰在《七月,七月》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悟读七月,读完中国。几个词句:“远方,马嘶,兵戈,战舰,烽火/近处,新楼,商厦,鸟语,花香”。或许各不相干,而这就是一个中国面貌巨变的简练小结。不需要赘述历史每一时刻的兴衰揭示、不需要阐明所经历过的苦难辉煌、不需要重复性地回眸一百个“七月”欢笑与隐痛、更不需要满足于现状而傲视群雄。 

峭岩最后一句应该是谨言或是警句:“自己生长自己/飞翔,向着不老的图腾……”路很长、道很远,任务很艰巨,责任很重大。百年图腾、百年不老。为信仰追求,为民族复兴,诗人企盼“斧头镰刀”的图腾永世不衰! 

记得在“第十八届新国风诗人节”上,峭岩作了“投身新时代,诗歌再出发”的主旨发言。他特别严肃地谈到:作为中国作家、中国诗人,怎能不投身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倾下心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正是“新国风”诗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处于新时代的转型期,国民心态的诗意再造,是每个诗人躲不开的话题。诗人的自身涅槃,决定诗人的高度。为诗歌建立语言系统,是诗人的财富档案。峭岩号召诗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长诗《七月,七月》正是峭岩身体力行的卓越呈现。“实现自身涅槃”,改变或颠覆既往所操持熟悉的语境,“七月”圣歌恰是诗人“涅槃”的一次成功尝试。 

总观峭岩诗歌设计高端而绝不空泛,他的诗歌舒缓刚劲而绝对异样。题目清新,内容丰润,情绪饱满,抒写自然。不是词句堆砌地声嘶力竭,而是润浸心灵的行云流水。峭岩诗歌:“贵”在真实而不挂携咀嚼无味华而不实的诗句

组合;“贵”在追求内在蕴涵的诗歌韵味而不被韵律所禁锢束缚。“大地在我的枪口下酣睡/我的枪是唯一醒着的神经”。凡此经典语句,令人拍案叫绝、百读不厌。 

我们阅读峭岩去年所发表的诗歌,已经觉察体验到峭岩诗歌裂变转移质变的“声音”。一个真正的诗人,即使不能成为人类的神明,起码也能成为自己精神的上帝。首先是对自己灵魂的关注与照耀,更要不懈地坚固这一立足点。永不会放弃对使命价值意义上的追寻。 

综合对峭岩老师数十年诗歌理论与诗歌实践的观察体验,我以为,峭岩倾数十年心血去追求诗歌圣殿而不疲不悔、尽数十年精力孜孜不倦去创新诗论而不离弃、积数十年心得已树一旗招展而示诗界所闻。鉴于此,峭岩正是“开一代诗风、集大成者也”。 

长诗 《七月,七月》,注定是建党百年盛典上那朵最精粹、最珍奇、最耀目的一朵奇葩。我相信:这一部长诗能擎起一面猎猎如风的红色旗帜,而留存史册!

作者简介:刘辉(文军),京味儿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