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丰南县位于河北省东部滨海平原,北纬3911’59”~39°39’28”,东经117°51’43~~118°25’28”之间。南濒渤海,北靠唐山市区和丰润县,东邻滦南县、唐海县,西与宁河县、汉洁农场毗连。南北距50公里,东西距48公里。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含南堡盐场占地271平方公里)。县城胥各庄镇在唐山市区西9公里处。1985年底全县辖8个工委,26个乡,4个镇,492个行政村。共115467户,46518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95.7人,有汉、回、蒙、满、壮、瑶、彝、白、畲、侗、朝鲜、么佬、俄罗斯等13个民族,汉族占99.8%。宗教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在全县人口中,农业户口420753人,占90.5%,非农业户口44427人,占9.5%。

本县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利。北有京哈铁路横贯东西,经胥各庄、唐坊、田庄三个火车站。其中,唐山至县城胥各庄段铁路,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全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另有汉洁至南堡盐场和古冶至钱营煤矿专用铁路通行。按铁路交通距离由县城至天津市116公里,距省会石家庄502公里。主要过境公路有唐柏、唐乐、津秦三条干线。连同境内乡间公路,全县晴雨通车里程达284公里,形成了沟通城乡的交通网络。海运有陡河和沙河两个入海口,可分别由涧河和黑沿子通往沿海各主要港口,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本县位于华北地层区的燕山分区、唐山小区的东南部,东部属于滦河冲积扇缘,西部属于蓟运河冲积扇缘,南部滨海属于河流冲积和海相沉积地(俗名“退海地”),表面为一层较厚的新生界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基底为奥陶纪灰岩。境内海拔在1.5~25米之间。东北部稍高,多缓岗和沙丘,土壤以砂壤质潮土为主,保肥保水性差,土壤肥力偏低。中北部地势平缓,土壤以中壤质潮土为主,肥力较高,是主要高产地区。西南部地势逐渐低洼,土壤以盐化湿潮土和滨海盐土为主,质地粘重盐碱,结构紧密,通透性不良,土质肥力虽高,而养份却不易释放。

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类型气候。年平均日照2651.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0%。年平均气温10.5℃,最热月在七月,平均气温为25.1℃,极端高温为38.6℃,最冷月在一月,平均气温为-6℃,极端低温为-24.8℃。90%以上的年份大于等于O℃的积温为4030.2℃。平均无霜期182天,冬季负积温为-474.4℃,基本上属于两年三熟兼一年二熟耕作区。年平均降雨量677.6毫米,特点是年际年内分布不匀,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悬殊。冬春降水稀少,夏秋比较集中,汛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1%,极易形成春旱秋涝。境内河流有陡河、沙河两大天然河道,历史上经常泛滥成灾,近百年间,曾有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和1949年三次特大水灾。建国后因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建,全县除涝面积已达52万亩,灌溉面积37.4万亩,历史上低洼易涝和干旱的威胁基本上得到缓解。

丰南县素以“润泽丰美”著称。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非耕地多于可耕地,1985年全县在册耕地76.4万亩,垦殖率不足40%。农业人口人均1,82亩,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平。建国以来,由于水利、交通和城乡建设用地,全县耕地面积比1949年(93.6万亩)已减少17.2万亩,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均耕地占有量比1949年(3.18亩)下降了42.8%。

在广阔的非耕地中,有草泊12万亩,草荒地24万亩,河渠、坑塘、洼淀等约27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低洼地区,常年可产干苇草5万吨,天然鲜饲草13万吨,淡水鱼类数百吨。早在元代就有“紫蟹金鳞随意而得”的记载,此外还有鸭、雁等野生水禽20余种。是发展建材、苇编、畜牧业和自然渔猎的重要资源。但自60年代末,在兴办治水工程中忽视了保护自然资源,因陡河水质污染,使草泊、水域生态失调,造成各种资源锐减,从80年代开始采取多种保护自然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措施,已初见成效。

丰南县海岸线总长23.5公里。岸上滩涂区斥卤不毛,是著名的长芦盐业、化工区域。海崇以下的潮间带,全面积折合23.03万亩,底质粘重,比较平缓,适合围海养殖及晒盐。按15米等深线的浅海水域可直达大沽锚地,是浅海鱼类捕捞作业区,也适合贝类繁殖。自50年代后期,由于酷渔滥捕,小黄鱼、对虾、梭子蟹等经济鱼类产量锐减。从1980年以后对虾资源已逐步为人工养殖所取代。此外,植物有野生中草药95科包括297种;矿藏有煤、牡蛎矿、地热等,沿海带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这些郡是振兴丰南经济的重要资源。

县境历史悠久,民风敦厚勤朴,据1958年刘唐保村出土的石刀、石斧考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东部沙河流域繁衍生息、开疆拓土。春秋时属无终国、孤竹国,战国时属燕国,秦、汉时属右北平郡土垠、昌城县。唐代属蓟州玉田县和平州石城县。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归契丹(辽)所属。公元1125年金灭辽,县地属金中都路蓟州丰润县和滦州石城县。明代属顺天府丰润县和永平府滦州。清属遵化直隶州丰润县和永平府滦州。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6年5月丰南建置前一直为丰润和滦县所属。其间于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曾在丰润县南部地区建立洹阳县,治所在河头镇(今胥各庄),于1948年12月12日县境解放时溃散解体。建国后1954年7月曾一度撤销丰南县并入丰润县,为唐山专署所辖。1961年6月又恢复丰南县建置,仍属唐山专区。1983年5月撤销唐山地区行署,实行市管县,本县属唐山市管辖。

解放前,历代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作威作福,广大贫苦农民饱受阶级压迫之苦,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民国以来,连年军阀混战,加之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内忧外患,加重了人民的灾难。1917年和1923年两次直奉战争,胥各庄、稻地一带为双方争夺京、津必经之路,军队所到之处抢掠财物,强征粮饷,散兵游勇流窜民间,与匪盗沆瀣一气,鱼肉乡里。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冀东以来,在县境建碉堡、挖战壕,烧杀抢掠,岁无宁日,上千名群众惨遭杀害,并有400余人被抓到日本当劳工。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群众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的愿望,却网罗汉奸、土匪、地痞、流氓和恶霸地主,组织反动武装,发动内战,1946年冬向县境解放区大举进攻,建立据点,抢粮抓丁,使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民主政权遭到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重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富于革命传统的丰南人民并没有被征服,一代又一代不断起来抗争。在元代,沿海一带盐民就发生过抗盐税斗争。鸦片战争期间,曾有两艘英国兵舰泊于黑沿子海面骚扰,由于军民防守严密,未能乘隙而入。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稻地一带的师生曾集会讲演,宣传反帝、反封思想。1927年,共产党员韩旭楼在宋家营建立了县境第一个党支部,此后,县内人民在共产党人的组织领导下,不断进行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1929年至1947年,全县数千名猪鬃工人进行了三次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资本家的反动气焰。1933年1月中共党员李一夫在宣庄、黄各庄一带组织小学教师联合会,进行了罢教斗争,并在宣庄西八村组织佃户对“海大王”李连溪的抗租斗争。1938年7月,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中,县境各地纷纷响应,有2000余人拿起武器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斗争。在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丰南人民的革命斗争,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有1243名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将永垂青史。

建国后,丰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43668亿元,为1978年的286.1%,比1949年的3208.9万元增长16倍,年平均递增率3.2%。

本县是生产棉、粮、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综合农业区。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普及农业技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1982年以后,通过推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经济向商品生产转化,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2亿元,为1978年8762万元的2.2倍,比1949年的3135.1万元增长5.1倍,年平均递增率5.2%,1985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71.3公斤,为1979年147.8公斤的161.4%,比1949年增长8.2倍。

本县是冀东主要产棉县份,元末明初已大量种植。建国后曾三次出席全国棉花会议,1980年以后,常年播种12万亩左右,最多达14.5万亩。从1983年起,亩产皮棉超百斤,居全省前列。1985年亩产58.7公斤,为1978年24公斤的383.6%,比1949年增长7.8倍。花生产于东部沙河流域。1985 年播种64681亩,亩产135.6公斤,为1978年104.9公斤的129.3%,比1949年增长5倍。陡河流域盛产大白菜,每年提供商品菜5万多吨,在京、津、东北市场享有盛誉。1985年全县有林地面积25713.4亩,四旁植树1400万株。分别比1949年增长5.4倍和34倍。大牲畜存栏34278头,比1949年增长44.7%。猪存栏112732头,比1949年增长2.2倍。羊存栏21090只,比1949年增长106倍。水产品总量12382吨,比1949年增长7.9倍。人工养殖业正在不断发展,1985年海、淡水养殖产量1244吨,占总产量的10%。1983年以来新兴起的滩涂对虾养殖累积面积达1.3万亩,为进一步开发沿海水产资源闯出了一条新路。

丰南县工业发展较早,随着明初大规模移民活动,引进了江南和黄河流域的多种手工业,清末以来海禁大开,清咸丰年间胥各庄一带专供出口的猪鬃加工业就已兴起,稻地一带的酿酒业、毛毡业也很发达。清光绪七年全国第一台“龙”号机车在胥各庄诞生以后,随着唐胥铁路修建通车与延伸,促进了与天津等外埠口岸的联系,刺激了本县工业的发展,但现代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且多分布在胥各庄、稻地、宣庄等较大的集镇。建国后,在原有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的基础上,兴办了一批国营、集体工业,1980年以来乡镇工业不断发展。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51268亿元,居全市第一位。为1978年5105.6万元的3.7倍,比1949年增长354.9倍,平均年递增17.8%。全县工业行业计有:猪鬃加工、盐业、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煤炭、造纸、纺织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生产一千多种产品。尤以猪鬃加工、制盐占优势。胥各庄是我国北方猪鬃加工、整装配套出口产品基地,所产“天津鬃”在国际上久享盛名,加工的黑、白、花鬃最高年产量达1.4万箱(1973年)。主要出口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并为国内制刷业提供原料。本县原盐生产已有1460年的历史。在北魏孝昌年间越支、宋家营一带已成为盐产区。建国后,在南部滨海地区相继建设有8个盐场,年产原盐103万吨。产品纯净质优,是盐业化工的主要原料。所产洗盐广销全国,加碘盐远销山东、辽宁省,县盐场年产卤块10万立方米。其它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49.7万吨,合成氦6600吨,农用化肥4800吨,陶瓷7.6万件,平板玻璃41.2万平方米,机制纸及纸板12328吨,电石1676吨,机制砖21.22亿块,水泥7.13万吨,中小农具19.32万件,电动机1000旺,水泵500台,白酒1375吨,植物油4500吨,棉布223万米。其中县针织厂所产“海潮牌”冲服呢年产120万米,1981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黑沿子乡海味罐头厂所产鱼罐头,1985年被省评为优质产品。此外,胥各庄六街所产铁画工艺品、跨子庄乡工业公司所产万能角钢、南孙庄乡所产骨粒等17种产品都已打入国际市场。

乡镇企业的崛起,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1985年全县共有乡镇企业8255个,从业人数达50926人,占农村总劳力的32.2%。总产值2.2763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3%。交纳税金2266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总额的81.96%。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支授农业提供了资金,并使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灿烂的前景。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流通领域不断扩大。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在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繁荣经济、保障供给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7597亿元,比1952年增长12.5倍,平均年递增率7.5%。农副产品收购总值7399万元,比1957年增长2.7倍。外贸出口商品量也相应增加,1985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达720万元,比1969年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7.7%。除工业品外,还有花生米、红小豆、活牛、对虾、赤贝肉、肉鸡、肉兔等15种农副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为国家换取了外汇。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1985年财政收入3231万元,比1962年增长5.5倍,平均年递增8.1%。财政支出2036万元,比1962年增长5倍,节余金额119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7%,为支持地方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丰南县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起伏不平、曲折前进的过程,而每次起伏都与当时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相关。解放后,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开展农村土地改革、贯彻执行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实行农业互助合作与生产救灾,国民经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粮食、花生、棉花亩产都已超过解放前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1949年翻了1~3番,工业产值1399.7万元,比1949年增长了36倍。财政收入481万元,结余326.7万元,占收入的67.9%。1953年以后,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年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至1957年,各业生产蒸蒸日上,粮食生产比1952年增长14%,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1952年增长28.5%和17%。但是好景不长,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大刮“共产风”、“浮夸风”,严重地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水平急转直下,各种物资十分贫乏,以低指标、瓜菜代度过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了人民公社体制,开放农村市场,发放社员自留地,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新的转机,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粮食生产水平已经超过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率已达2.3%。但由于片面的执行“以粮为纲”,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高达78%,而林、牧、副渔业仅占22%。“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生产、生活秩序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资本主义”、“大批唯生产力论”等极“左”思想、路线影响下,“一刀切”和“瞎指挥风”盛极一时,重农轻工,农业上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割“资本主义尾巴”,严重地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使全县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在7000万~1.4亿元之间起伏。工业产值始终未能突破2000万元大关,农业产值则在6000万元~1亿元之间徘徊,粮食亩产在150~200公斤之间浮动。

1976年“七•二八”举世罕见的大地震,给丰南县造成了旷古未有的巨大损失。全县共死亡36884人,重伤23683人,震损房屋39.9万余间,占全县房屋总数的96.4%。有28.5万亩农田翻沙冒水或下沉,水利、交通和通讯设备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死亡大牲畜6614头,猪只11.6万头,分别占总数的25.4%和43.9%。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和医疗单位全部处于瘫痪状态,全县经济损失总值达3.3亿元。

丰南人民并没有被巨大的自然灾害所吓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一系列的改革,给本县各项建设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震前的1975年增长2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7倍。农田水利建设在恢复震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扩建,扬水能力比震前提高108%,排灌面积比震前分别扩大了60.5%和30.6%,水田、水浇地面积比震前扩大了20.8%。全县农机总动力比震前增长15倍,主要农机具比震前翻一番。粮食总产和单产分别比震前增长24.5%和52.2%,棉花总产、单产分别比震前增长136%和105%,农业总产值比震前增长7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震前增长5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比震前增长1.4倍。财政收入比震前增长5倍。交通建设在恢复震损工程的基础上,油路面积总长比震前增加76.6%。机动运输工具增长8.8倍,货运量和年周转量分别增长1.5倍和16倍。全县国民经济以震前不可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

文教卫生事业有很大改观。建国前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小学入学率也只有35.7%。1985年全县小学校32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5%,并有初中39所和完中6所。全县在校学生74206人,教职员3870人,还开办了卫生、农业、水产、建筑、财会5所中等专业学校。胥各庄、倚子庄镇都办了职业大学,并增加了广播电视及函授等业余教育。震后复建校舍25.5万平方米,比震前扩大11.7%。1985年全县已有42个医疗单位,拥有医务人员671人,乡村医生794人,床位673张。乡乡都有卫生院,大部分村庄都有卫生所,农村缺医少药的情景已明显好转。解放前,本县人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民间只有花会、皮影、大鼓,建国后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评剧院、工人俱乐部。1985年全县已有29个乡(镇)文化站,374个村建立了文化室(俱乐部)。有国营电影院1个,厂矿俱乐部3个,集体电影队76个,个体电影队27个,修复了各乡镇的广播扩大机30个,重新架线250公里,全县音响覆盖率90%以上,重大节日都有各种文娱活动。收音机和电视机在全县已基本普及,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城乡建设面目一新。1976年地震以后,城乡建设经历了暂时性的简易房、半永久房和有计划的复建、扩建两个阶段,复建后的新县城增辟文化路、建设路两条大街,街道宽阔笔直,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建筑面积达18.6万平方米,比1949年的59760平方米,增加了3.2倍。新建农村住房面积达775.3万平方米,总计43.1万间,人均1.2间,比震前增加16900间,人均增加0.2间,而且质量普遍超过震前,并有26%的村庄安装了自来水。通过震后复建,也使796名孤寡老幼和截瘫患者得到安置。

1978年以来,全县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496.2元,分别比1965年、1976年提高6倍和7.3倍。食用细粮比重由1981年的36.6%提高到1985年的66.7%。农业人口平均占有粮食429.9公斤。家用电器普遍进入农民家庭。职工工资增加高于物价上涨幅度,1985年全县职工平均月工资100元,比1956年增加近2倍。

丰南县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的是全县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1985年农业总产值的构成,种植业达63.8%,林、牧、副、渔四业占36.2%,其中林业只占0.44%,林木覆盖率仅占3.13%,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相适应。在县属工业企业中,还有的单位由于经营不善而亏损。1985年各乡、镇的工业总产值相差悬殊,高的达3000~4000万元,低的仅100万元左右。粮食生产有14个乡、镇的平均亩产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有15个乡、镇的人均收入在全县平均值以下。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本县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其它事业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县内历史上人才辈出。明代崇祯年间,安机寨村的高第曾任兵部尚书,为官清廉。董各庄的董果于清乾隆年间曾任台湾总兵,为台湾的海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董各庄董榕在任江西南昌府知府时,批判过重男轻女的陋俗,对当时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掘者裴文中是本县西纪各庄人。

丰南县虽然建置较晚,但所辖政区历史古老,历史上有过著名的土特产品和文物胜迹。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的“御田胭脂稻”原产地就在王兰庄,只是因对此项传统名贵品种的资源保护重视不足,竟于“文革”期间断种,现正着手从扩散地区重新引进,使之再次在产地“安家落户”。据旧志记载,本县稻地镇的大长春村,辽金时期曾在此地建过皇帝的行宫“长春宫”,已毁于兵赞。宋家营和越支在元明清时代曾设过青州盐务分司署及盐场大使衙门,毁于清末民初,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监修的宋家营望海寺于解放后拆毁。

台湾总兵董果亲手绘制的台湾地形图曾保存于其后人手中,竟于“文革”动乱中遗失。仅存的历史文物有宋家营的雌雄两株银杏树和“敖儿井”。据考证,银杏树约植于距今1500余年的北魏时代,高约20米,干围5米余,十分壮观。“敖儿井”位于宋家营中街西北端,井口方丈许,原来井水深不可测,甘甜不竭,相传唐太宗东征大军曾饮此井水,已于1976年“七·二八”大地震中翻沙淤浅,其址尚存。远古文物有1958年挖幸福河时,在刘唐保村南挖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

抚今追昔,气象万千。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会更加热爱丰南,并以振兴丰南为己任,把家乡建设的更加“润泽丰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